皮膚乾燥
皮膚乾燥是由於皮膚水分流失或皮脂不足,導致的粗糙、緊繃甚至脫屑的狀態,在寒冷的冬季尤為常見,乾燥的皮膚不僅影響外觀,還可能導致敏感性或發炎反應,因此,需要及時護理和調整生活習慣,來改善皮膚乾燥的症狀。
皮膚乾燥脫皮
皮膚乾燥脫皮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狀況,通常由於皮膚水分和脂質嚴重流失,導致表層皮膚細胞脫落,形成明顯的乾燥脫皮現象,這種情況在冬季或乾燥氣候中更為常見,也可能與其他皮膚問題相關。
皮膚乾燥脫皮原因
- 環境因素
- 低溫、低濕度導致皮膚水分流失或加速蒸發。
- 長期暴露在暖氣、空調或強風環境中。
- 不良清潔與護膚習慣
- 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強效清潔劑SLS或肥皂、酒精等)潔面乳或沐浴產品,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。
- 過度洗臉或長時間泡熱水澡。
- 不使用保濕產品或護理不足。
- 皮膚屏障受損
- 缺乏神經醯胺、皮脂或天然保濕因子(如尿素、神經醯胺、乳酸),導致皮膚失去鎖水和保護能力。
- 天生膚質偏乾,或因年齡增長(尤其中老年人)導致皮脂分泌減少。
- 健康問題
- 皮膚疾病:濕疹、乾癬、接觸性皮膚炎等。
- 系統性疾病: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糖尿病或其他健康狀況,可能導致皮膚乾燥脫皮。
- 其他原因
- 年齡增長,皮膚油脂分泌減少。
- 缺乏健康脂肪和維生素等。
- 喝水不足,導致體內水分供應減少。
- 吸煙、飲酒或長期壓力。
皮膚炎與皮膚乾燥的密切關係
冬季是皮膚乾燥的高峰期,許多人在這個季節都會遇到皮膚乾燥脫皮的問題,據研究指出,皮膚炎(Dermatitis)如:濕疹和乾癬(牛皮癬)、異位性皮膚炎等,都與皮膚乾燥有非常密切的關係,主要是乾燥的皮膚容易損害皮膚屏障功能,或皮膚的皮脂和汗液分泌下降,造成角質層含水量降低,也容易導致皮膚乾燥、搔癢、脫皮、紅疹等,進一步引發皮膚炎或皮膚發炎加劇。
因此,在冬季需特別注意皮膚的保濕和滋潤度,以預防皮膚炎惡化,皮膚炎(Dermatitis)主要分為2大類:
-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(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,ICD)
- 是一種由皮膚接觸刺激性物質後,引起的非免疫性皮膚炎,與過敏性接觸皮膚炎(ACD)不同,主要是不涉及免疫系統的活化;接觸性皮膚炎是最普遍常見的皮膚炎,大多數是因為皮膚接觸到化學物質、酸性物質、皂類或清潔劑等刺激性物質所導致的,接觸性皮膚炎常見症狀,包括:局部紅腫或大片紅疹、乾燥或脫屑等,導致出現腫痛、搔癢難耐等,接觸性皮膚炎約占所有皮膚病例的80%。
-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(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,ACD)
- 是一種由皮膚對外界過敏原的延遲性免疫反應(IV型超敏反應)所引起的皮膚炎,當皮膚接觸過敏原(如特定藥物或香料、鎳金屬(首飾、皮帶扣)、鉻(皮革製品)、鈷(染料)等化學物質或植物成分等)後,約在24~72小時內可能出現皮膚發紅,呈斑塊狀、搔癢、伴隨灼熱感,長水疱等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症狀。
皮膚接觸刺激性物質而引發的皮膚炎,就可稱作刺激性,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及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,這兩種皮膚炎皆會出疹子、皮膚發紅及發癢等症狀,以下是皮膚炎與皮膚乾燥之間的主要關係與機制:
皮膚炎與皮膚乾燥之間的主要關係與機制
- 皮膚屏障功能受損
- 皮膚屏障是由角質層和皮脂所組成,具有保濕、防禦外界刺激(如過敏原和病原體)及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;但當皮膚乾燥時,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及傷害,如:水分流失增加、皮膚細胞間脂質減少,使皮膚更容易受到刺激,進而導致皮膚屏障受損,使得病原體和有害物質更容易侵入皮膚,因此引發免疫系統反應,出現皮膚發炎症狀。
- 促炎因子釋放
- 皮膚乾燥會刺激角質層中的角質細胞,釋放促炎因子(如IL-1、TNF-α),這些因子會活化免疫細胞,導致皮膚出現局部發炎反應。
- 常見的皮膚炎(Dermatitis)
- 皮膚炎是一類因皮膚發炎反應而導致的疾病,通常表現為紅腫、癢、疼痛或皮膚結構異常,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皮膚炎,常會因乾燥而使症狀更加重:
- 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)
- 乾燥是異位性皮膚炎主要誘發因素,尤其是在寒冷乾燥的季節更容易發生,皮膚屏障功能減弱使患者對過敏原更敏感,發炎反應更加重。
- 乾癬(牛皮癬)(Psoriasis)
- 雖然乾癬是免疫相關疾病,但乾燥可加重皮膚鱗屑形成和發炎反應。
- 濕疹(Eczema)
- 乾燥導致皮膚搔癢,搔抓動作會進一步損傷皮膚,引起發炎惡性循環。
- 魚鱗癬(Ichthyosis)
- 與角質層水合作用(Hydration)是指角質層吸收水分的過程,水合能力越強,皮膚吸收程度和速度也越快;良好的水合能力有助於改善皮膚血液循環,提供足夠營養和氧氣、促進代謝,可降低皮膚乾燥造成皮膚粗糙和發炎表現。
- 氣候與環境因素影響
- 寒冷或乾燥的氣候會降低空氣濕度,導致皮膚水分加速蒸發。
- 長期接觸空調或加熱設備的環境也會加重皮膚乾燥和發炎症狀。
- 皮膚免疫系統失調
- 皮膚屏障是皮膚防護的第一線,如屏障受損,會使得外來的過敏原或刺激物得以趁虛而入,進一步引起皮膚發炎反應及皮膚免疫系統失調。
- 皮膚菌落失衡
- 皮膚菌落失衡(Skin Microbiota Dysbiosis)是指人體皮膚分佈的皮膚微生物群(包括細菌、真菌和病毒)的組成和功能發生異常變化,導致健康受損或增加疾病風險;皮膚菌落失衡可能與多種皮膚疾病有關,如:濕疹、痤瘡、牛皮癬、脂溢性皮炎等,當皮膚於乾燥時,可能導致皮膚菌落失衡,皮膚屏障受損、變差。
- 生活壓力大:高度壓力通常會造成新陳代謝變慢,連帶影響皮膚的屏障防護功能。
- 睡眠不足、作息不正常:睡眠充足時,身體會進行修復受損的組織,但如睡不好,受損的皮膚屏障修復就會更加緩慢。
乾燥與皮膚炎相互影響,改善皮膚乾燥是減輕發炎的重要步驟,針對慢性問題,建議諮詢皮膚科專業醫師進行進一步診療。
室內暖氣與空氣不流通導致皮膚乾燥
室內暖氣與空氣流通不當是導致皮膚乾燥的常見原因之一,尤其是在冬季或寒冷氣候,這些因素影響皮膚水分平衡並損害皮膚屏障,進一步加劇乾燥問題。以下是詳細解釋和解決方法:
室內暖氣如何導致皮膚乾燥
- 降低空氣濕度
- 暖氣會加熱空氣,但同時大幅降低室內的相對濕度(通常低於30%),導致皮膚表面水分加速蒸發。
- 乾燥的空氣會使皮膚的天然保濕因子(NMF)功能受損。
- 影響皮膚屏障功能
- 皮膚的角質層需要一定的水合作用來保持屏障功能。低濕度環境下,角質層水分不足,導致皮膚變得脆弱和敏感。
- 皮脂分泌減少,進一步削弱對皮膚的保護作用。
- 促進微小裂縫形成
- 乾燥的皮膚容易出現微小裂縫,增加水分流失(經皮水分散失,TEWL),使皮膚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。
空氣不流通對皮膚的影響
許多人在冬季為了保暖會開啟室內暖氣,但長時間皮膚暴露在暖氣下會使空氣變得乾燥,進而影響皮膚的水分平衡,此外,如果室內空氣流通不良,也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的問題;因此,在冬季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濕潤度,適時通風換氣,以減少皮膚乾燥的情況。
- 局部濕度不均
- 空氣流通不良時,暖氣可能集中在某些區域,導致局部濕度過低。
- 靜止的空氣也無法帶走身體產生的熱量,可能加重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。
- 污染物積聚
- 如果室內通風不足,灰塵、霉菌和其他污染物可能積聚,刺激皮膚,引發過敏或炎症。
- 缺乏新鮮空氣
- 長期處於封閉環境中,空氣質量下降,可能減弱皮膚細胞的修復能力。
皮膚乾燥的症狀
- 緊繃感
- 脫屑和粗糙
- 搔癢或輕微刺痛感
- 紅斑或微小裂紋(嚴重時可能流血)
室內暖氣和空氣不流通是冬季皮膚乾燥的重要原因,但透過調整環境濕度、改善通風條件和正確護理皮膚,可以有效緩解乾燥問題,如果乾燥嚴重並伴有紅腫或瘙癢,建議至皮膚科就診,以獲得適合的專業建議。
冷冽空氣下防護肌膚的有效方法
面對冬季寒冷的空氣,保護肌膚是至關重要的,選擇適合的保濕產品,如:
- 選用含有保濕成分的乳液或面霜:可以有效保護皮膚免受乾燥空氣的侵害。
- 戴上適合的帽子、手套和圍巾:可以有效阻擋寒風對臉部和手部皮膚的傷害。
- 適時補充水分:在室外活動時,也要注意適時補充水分,以維持皮膚的水分平衡。
潔面與保濕工作關鍵在冬季有所改變
冬季氣候乾燥,容易使皮膚流失水分,因此在潔面和保濕工作上需要有改變,選擇溫和的潔面產品,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,以免進一步加重皮膚乾燥的問題;在保濕方面,可以選擇質地較濃稠的保濕霜或面膜,以提供足夠的滋潤度給皮膚,定期做保濕面膜也是保持皮膚水分的有效方法。
冬季潔面與保濕工作需要根據寒冷、乾燥的環境特點進行調整,以保護皮膚屏障、防止水分流失,減少因氣候引起的皮膚乾燥和敏感問題。
潔面工作的關鍵改變
- 選擇溫和潔面產品
- 冬季皮膚的皮脂分泌減少,過度清潔會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。
- 使用低泡型或奶霜型的溫和潔面產品,避免含有高濃度表面活性劑(如SLS、SLES)的清潔劑。
- 減少潔面頻率
- 冬季建議每日潔面1~2次即可,避免過度清潔,導致皮膚屏障損傷。
- 晚間潔面可使用稍有清潔力的產品,早晨僅用清水或極溫和的潔面乳即可。
- 避免使用過熱的水
- 過熱的水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,建議使用**接近體溫(30-35℃)**的溫水潔面。
- 避免過度去角質
- 冬季皮膚更容易乾燥,過度去角質會削弱皮膚屏障功能。
- 建議每1~2週去角質一次,選擇溫和的去角質產品,如含有果酸(AHA)或乳酸的成分。
保濕工作的關鍵改變
- 選擇高效保濕產品
- 選擇含有以下成分的產品來增強保濕效果,成分重點,包括:
- 吸濕劑:如透明質酸、甘油、尿素,幫助吸收環境中的水分。
- 保濕劑:如神經醯胺、鯨蠟醇,修復皮膚屏障。
- 封閉劑:如凡士林、乳木果油,鎖住皮膚水分。
- 增加保濕次數
- 冬季皮膚容易乾燥脫屑,建議在潔面後30秒內使用保濕產品,以減少水分蒸發。
- 白天補水:攜帶小型保濕噴霧,隨時補充水分,但噴霧後記得輕拍並使用乳霜鎖水。
- 分層護膚保濕
- 採用分層護膚的方法:
- 化妝水/精華液:提供基礎保濕。
- 乳液:補充皮脂,增強屏障功能。
- 乳霜:鎖水並提供額外保護。
- 採用分層護膚的方法:
- 特殊部位加強保護
- 嘴唇:使用護唇膏(如凡士林或含有乳木果油的產品)防止乾裂。
- 手部:頻繁使用滋潤型護手霜,特別在洗手後及時補塗。
- 夜間修護
- 夜晚是皮膚修復的關鍵時段,選用滋潤型晚霜或使用含有修復成分的保濕面膜,為皮膚提供深層滋養。
冬季皮膚護理的其他注意事項
- 控制室內濕度
- 開啟暖氣可能導致室內空氣乾燥,建議使用加濕器將濕度維持在40%~60%之間。
- 避免刺激性成分
- 避免使用含有酒精、高濃度酸類或香料的產品,這些成分可能加重冬季皮膚乾燥和敏感。
- 補充內部水分和營養
- 多喝水:即使冬季不覺口渴,也需補充足夠水分(每日約1.5~2公升)。
- 飲食調整:多攝取含有omega-3脂肪酸(如魚類、亞麻籽)、維生素E(如堅果、植物油)和抗氧化成分(如水果、蔬菜)的食物,有助於保持皮膚健康。
- 穿戴防護
- 出門時佩戴圍巾和手套,減少冷風對皮膚的刺激和水分流失。
冬季皮膚護理的重點是溫和清潔和高效保濕,同時注重保護皮膚屏障,避免外界環境對皮膚的傷害。通過調整護膚習慣和加強保濕措施,可以有效應對冬季皮膚乾燥和敏感的挑戰,保持皮膚柔軟光滑。
營養均衡飲食對改善冬季皮膚健康的重要性
營養均衡的飲食對冬季皮膚健康至關重要,因為寒冷和乾燥的環境容易導致皮膚乾燥、缺乏彈性以及屏障功能的減弱;適當的營養攝取能為皮膚提供所需的脂質、抗氧化劑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有助於修復和保護皮膚屏障。
冬季皮膚健康相關的營養素
以下是對皮膚健康有益的關鍵營養素及其來源:
- 健康脂肪
- 健康脂肪可增強皮膚屏障功能,減少水分流失,保持皮膚柔軟和潤滑。
- 健康脂肪的來源:包括:
- Omega-3脂肪酸:三文魚、鯖魚、亞麻籽、核桃、奇亞籽。
-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:橄欖油、鱷梨、杏仁。
- 飽和脂肪適量補充:椰子油、酥油。
- 維生素E
- 維他命E可作為強效抗氧化劑,幫助中和自由基損傷,減少乾燥和發炎反應。
- 維他命E的來源:葵花籽、杏仁、榛果、菠菜、植物油。
- 維生素C
- 維生素C促進膠原蛋白合成,提升皮膚彈性和修復能力;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抵禦環境壓力。
- 維生素C的來源:柑橘類水果(橙子、檸檬)、奇異果、紅椒、草莓、番茄。
- 維生素A
- 維生素A可調節皮膚細胞更新,改善乾燥和粗糙,促進傷口癒合。
- 維生素A的來源:包括:
- 動物性來源(視黃醇):肝臟、蛋黃、乳製品。
- 植物性來源(β-胡蘿蔔素):胡蘿蔔、甘薯、南瓜、菠菜、深綠葉菜。
- 維生素D
- 維生素D可減少發炎反應,維持皮膚屏障健康;對於冬季陽光減少時,尤為重要。
- 維生素D的來源: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(鮭魚、鯡魚)、蛋黃、牛奶;可適度補充維生素D補充劑。
- 鋅
- 鋅可加速傷口癒合,減少皮膚發炎,有助於維持皮膚屏障完整性。
- 鋅的來源:南瓜籽、腰果、全穀物、豆類、海鮮(尤其牡蠣)。
- 硒
- 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和乾燥環境的損傷。
- 硒的來源:巴西堅果、蛋類、海鮮、全穀物。
- 蛋白質
- 蛋白質為皮膚提供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原料,促進皮膚修復和再生。
- 蛋白質的來源:瘦肉、魚類、豆類、雞蛋、堅果和乳製品。
- 抗氧化多酚
- 抗氧化多酚可幫助減少發炎反應和氧化壓力,改善皮膚的整體健康。
- 抗氧化多酚的來源:綠茶、黑巧克力(70%以上可可含量)、藍莓、葡萄、石榴。
冬季皮膚健康的飲食建議
- 增加富含水分的食物
- 冬季喝水量可能減少,但可通過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(如黃瓜、西瓜、橘子、湯品)間接補水,維持皮膚水分。
- 選擇抗氧化食材
- 每餐搭配彩虹般多樣化的蔬果,如胡蘿蔔、紅椒、綠葉蔬菜和莓果。
- 適量攝取健康脂肪
- 每天攝取適量的堅果、種子和魚類,促進皮膚屏障的脂質合成。
- 補充膠原蛋白
- 可以透過食用骨湯、明膠或膠原蛋白補充劑來促進皮膚彈性。
- 避免刺激性食物
- 減少高糖、高鹽和加工食品的攝取,這些食物可能使皮膚炎加劇或加速老化。
- 多喝暖飲
- 生薑茶、檸檬蜂蜜水等溫暖飲品不僅有助於血液循環,還能改善冬季皮膚乾燥。
- 控制咖啡因與酒精攝取
- 這些飲品可能加速皮膚脫水,應適量攝取,並搭配足夠水分補充。
臉脫皮擦什麼
臉部脫皮時,需要選擇溫和且滋潤效果好的產品,幫助舒緩乾燥、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,以下是針對臉部脫皮的護理建議和適合使用的產品類型:
臉部脫皮護理步驟與產品建議
- 輕微脫皮:
- 保濕產品:輕薄型乳液(如含透明質酸)。
- 護理建議:避免頻繁使用濕巾或化妝品。
- 中度脫皮(伴隨緊繃或紅腫):
- 保濕產品:濃厚型乳霜(如含神經醯胺、乳木果油)。
- 修復產品:醫學修復霜(如 La Roche-Posay Cicaplast 或 Avene Cicalfate)。
- 嚴重脫皮(伴裂口或疼痛):
- 護理建議:選用含凡士林或硅酮的軟膏,用於局部強效修復。
- 特別護理:如果脫皮嚴重且反覆發作,建議諮詢皮膚科醫生,可能需要使用含低劑量類固醇的外用藥膏。
臉部脫皮最重要的是溫和護理、深層保濕和屏障修復,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,並結合生活習慣的調整,能有效緩解脫皮問題,如果經過護理後仍無改善或症狀加重,建議尋求醫療專業的建議。
皮膚乾燥的食療
皮膚乾燥的食療可以從內部調理,補充皮膚所需的營養素,改善皮膚乾燥問題。以下是幾種針對皮膚乾燥的食療建議:
- 每周食用2-3次深海魚,日常可用橄欖油或亞麻籽油替代其他烹飪油。
- 每天食用一小把堅果(約20克),避免過量攝取,以防熱量過高。
- 每天食用一份富含維生素A的蔬菜,如:胡蘿蔔沙拉或蒸南瓜。
- 每天食用至少一份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,如:一顆橙子或一碗草莓。
- 每周吃2次生蠔或魚類,日常可以增加全穀物和堅果的攝取。
- 每天喝足1.5~2公升的水,額外補充湯類(如清湯或骨湯)、綠茶或椰子水。
- 每周喝2~3次骨頭湯,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。
皮膚乾燥食療食譜建議
- 補水湯品
- 銀耳雪梨湯:銀耳、雪梨、紅棗煮湯,有助於潤膚補水。
- 冬瓜排骨湯:含有豐富的水分,清熱解燥。
- 健康沙拉
- 胡蘿蔔酪梨沙拉:混合酪梨、胡蘿蔔、堅果,淋上橄欖油。
- 菠菜藜麥沙拉:加入堅果和葡萄乾,補充抗氧化劑和健康脂肪。
- 早餐建議
- 燕麥配奇亞籽和藍莓:富含纖維、抗氧化劑和Omega-3脂肪酸。
- 全麥吐司加酪梨和煎蛋:補充健康脂肪與蛋白質。
皮膚乾燥需要避免的飲食
- 高糖食物:
- 如糕點、糖果,可能加重皮膚炎症和水分流失。
- 高鹽食物:
- 如薯片、醃製食品,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。
- 刺激性飲品:
- 如咖啡、酒精,會讓皮膚更加乾燥。
從飲食中補充健康脂肪、維生素(A、C、E)、礦物質(鋅、硒)和足夠的水分,有助於改善皮膚乾燥問題。同時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,才能內外兼顧,達到最佳效果;如問題嚴重或伴隨其他症狀,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建議。